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择期进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对照组给予0.5~2.5 mg·kg~(-1) 1%丙泊酚,静脉注射,之后以1~4 mg·kg~(-1)·h~(-1)持续泵注给药至手术结束;试验组先给予4μg·mL~(-1)右美托咪定溶液,静脉注射,然后以0.4μg·kg~(-1)静脉泵注10 min,最后以0.BTSA1细胞系2~0.7μg·kg~(-1)·h~(-MEK phosphorylation1)速率持续泵注给药至手术结束。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过程中共脱落6例。手术开始后30 min时,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心率(HR)分别为(82.82±6.27)和(96.51±12.64)beat·min~(-1),手术开始后60 min的HR分别为(94.10±5.33)和(109.12±16.37)beat·min~(-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即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6分别为(87.45±14.46)和(104.36±15.67)pg·mL~(-1),TNF-α分别为(17.83±2.20)和(26.34±3.31)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6分别为(78.92±12.37)和(89.02±13.35)pg·mL~(-1),TNF-α分别为(6.69±6.35)和(9.82±6.37)pg·m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和躁动;对照组发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躁动、呼吸困难和舌根后坠。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维持术中血流动力R406价格学稳定,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训练对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呼吸功能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浙江省台州医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肺癌术后患者89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其实施分组,分为对照组46例与试验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呼吸功能训练。观察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FVC(用力深呼吸肺活量)、FEV_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FVC比值等肺功能指标与生存质量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干预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VC、FEV_1以及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干预前后比较,FVC、FEV_1以及FEV_1/FVC均高于组内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FVC、FEV_1以及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理功能Bafilomycin A1、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以及总体健康各维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2.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5,P=0.034)。结论 重症监护室肺癌术后患者给予呼LCL161化学结构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进展

<正>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乳腺癌被归类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www.selleck.cn/products/BMS-777607.html与其他亚型相比,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预后差的特点。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9卷第2期刊发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余科不要达教授撰写的关于TNBC辅助治疗的综述,

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进展

<正>缺乏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的乳腺癌被归类为三阴性乳腺癌(TNBC),www.selleck.cn/products/BMS-777607.html与其他亚型相比,具有侵袭性强、复发早、预后差的特点。为此,由中国抗癌协会和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主办的Cancer Biology&Medicine杂志于2021年第19卷第2期刊发了来自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余科不要达教授撰写的关于TNBC辅助治疗的综述,

新发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一年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SBI)后2周及1年睡眠障碍的发生和变化情况,并分析SBI急性期与慢性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以头晕、头痛等非特异性症状为主诉的SBI住院患者125例。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对入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周(急性期)、1年(慢性期)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并依此评分结果将SBI患者分为Galardin生产商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评分>7分)和非睡眠障碍组(PSQI量表评分≤7分)。收集两组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LY2109761分子量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已婚或独身)、性格特点(内向或外向)、职业(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个人月收入(<2 000元或≥2 000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史;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血脂、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影像学资料,包括病灶的侧别(单纯左侧大脑半球或非单纯左侧大脑半球)、部位(额、顶、颞、枕叶、基底节区、丘脑、脑干、小脑)、数量[单发病灶、多发病灶(病灶数≥2个)]、是否合并脑白质病变;量表评定指标,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淡漠评定量表(MAES)及PSQI量表[总分及其参评的7项(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紊乱、催眠药物使用及日间功能障碍)评分]。SBI后1年门诊随访时调查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发生卒中事件情况。分别于SBI后2周、1年比较睡眠障碍组与非睡眠障碍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量表评分结果,并结合临床上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的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影响。结果 (1)125例SBI患者中,依据标准排除28例,最终纳入97例进行分析。97例患者中,SBI后2周,睡眠障碍组36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7.1%,非睡眠障碍组61例。SBI后1年,失访13例,失访率为13.4%(13/97);睡眠障碍组21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5.0%(21/84),非睡眠障碍组63例。(2)SBI后2周,睡眠障碍组高血压病比例高于非睡眠障碍组[69.4%(25/36)比47.5%(29/61),χ~2=4.401],HAMA、HAMD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7.9±3.0)分比(6.6±2.9)分,t=2.097;(8.5±3.8)分比(7.0±2.9)分,t=2.031], MoCA评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20±4)分比(22±4)分,t=2.175],病灶部位在丘脑、脑干的比例及多病灶比例和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比例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25.0%(9/36)比8.2%(5/61),χ~2=5.176;27.8%(10/36)比11.5%(7/61),χ~2=4.163;47.2%(17/36)比19.7%(12/61),χ~2=8.199;47.2%(17/36)比26.2%(16/61),χ~2=4.44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社会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血液生化指标、影像学资料、量表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以SBI后2周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P<0.05及临床上与睡眠障碍密切相关的因素(HAMA、HAMD、丘脑、脑干、多病灶)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丘脑(OR=3.776,95%CI:1.058~13.481,P=0.041)及多病灶(OR=2.988,95%CI:1.129~7.903,P=0.027)为SBI急性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4)SBI后1年,睡眠障碍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高于非睡眠障碍组[(8.8±3.3)分比(6.4±2.5)分,t=3.433;(8.9±3.2)分比(7.0±2.7)分,t=2.621],MoCA评分低于非睡眠障碍组[(19±4)分比(22±4)分,t=2.41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性别、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性格特点、职业、月收入、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发生卒中事件的比例和年龄、MAES评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以SBI后1年发生睡眠障碍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HAMA、HAMD、MoCA)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LoPRN1371小鼠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AMD评分≥8分(OR=3.622,95%CI:1.053~12.465,P=0.041)为SBI慢性期发生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SBI后2周及1年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均较高,丘脑及多病灶为SBI急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抑郁症状为SBI慢性期睡眠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CircRNAs生物化学功能及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肿瘤标记物无法实现此理想,为顺应新时代医疗的迅速发展并解决癌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需要我们积极寻找一种新生标志物。环XL184分子量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通过非经典剪接方式将5′和3′末端连接在一起的闭合环状共价RNA结构,有直接反向剪接模型和套索驱动环化模型,不易被RNA酶降解,具有高度保守性和组织特异性。最近的研究表明,CircRNAs参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疾病的转归,尤其是在某些肿瘤中发挥不容忽视的一环,可能作为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潜在分子标志物。液体活检是一种使用人体体液作为样本的检测方法,可以预知和监视人类疾病的法生、发展及预后,而CircRNs作为一种新兴生物标志物在液体活检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环。目前CircRNA数据还有库中数据不断完善,表达通路、表达分布已趋于明朗,其有望成为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究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及对3年生存率、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1年3月收治的42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Selleck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疾病客观缓解率(OR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半抑制浓度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有下降(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随访总生存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2)。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治疗食管癌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降GSK’872供应商低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3年存活率与减轻毒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术前合并心律失常的胸腔镜肺癌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近期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术前合并心RepSox律失常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及其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收治的446例NSCLC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报告中是否合并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和对照组。心律失常组患者共338例,男176例、女162例,年龄68.0(63.0,72.0)岁,对照组患者共128例,男59例、女69例,年龄66.5(60.0,72.0)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及近期预后情况。结果 心律失常组共26例(7.7%)患者术前安置了临时起搏器。心律失常组患者术中心血管相关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29.6%)vs. 28(21.9%),P=0.096];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亦无统确认细节计学差异(P均>0.05)。心律失常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12(33.1%)vs. 11(8.6%),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律失常组患者平均术后住ICU时间长于对照组患者[(1.1±0.7)d vs.(1.0±0.6)d,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合并心律失很少常的NSCLC患者术中发生心血管相关事件风险并未显著增加,但增加术后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及延长住ICU时间。

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评估

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多数患者在首诊时已为局部晚期,新辅助联合手术治疗已成为这些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肿瘤治疗反应与预后关系密切,因此对于肿瘤治疗反应的评价至关重要,实体瘤反应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是评价肿瘤治疗反应的金标准,但需要病变符合测量标准才能进行评价。肿瘤退Selleckchem 8-Bromo-cAMP缩分级JNK-IN-8购买(tumor regression grade,TRG)系统依据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对治疗后肿瘤的退缩情况进行分级,以揭示其预后信息。该文就食管癌新辅助治疗后的组OSI-906浓度织病理学改变,食管癌常用的TRG分级系统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背景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已被证实是临床预测宫颈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但其对肺癌患者预后RepSox浓度的预测价值尚需进一步证实。目的 探讨LMR与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早期预测肺癌患者预后提供更多依据。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78例肺癌患者,根据患者随访5年的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卡氏评分(KPS)、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直径、TNM分期、病理类型、病变范围、体质指数、骨髓抑制情况、LMR。采用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LMR对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组患者3年存活率为50.36%(140/278),5年存活率为30.22%(84/278)。死亡组中年龄≥60岁、KPS<80分、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者占比高于存活组,肿瘤直径大于存活组,LMR低于存活组很少(P<0.05)。多元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PS<80分[HR=2.615,95%CI(1.424,4.803)]、淋巴结转移[HR=2.053,95%CI(1.078,3.909)]、肿瘤直径增大[HR=1.885,95%CI(1.478,2.此网站403)]、TNM分期为Ⅲ~Ⅳ期[HR=2.074,95%CI(1.090,3.946)]及LMR降低[HR=0.700,95%CI(0.521,0.942)]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MR预测肺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805,0.892)],最佳截断值为4.1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57%、65.48%。结论 KPS<80分、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增大、TNM分期为Ⅲ~Ⅳ期及LMR降低是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LMR对肺癌患者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