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将18只家兔随机分成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硒+丹参酮ⅡA磺酸钠(DS-201)组。兔冠状动脉左旋支结扎40min再灌注60min。记录标准II导联心电图变化。再灌注60min后取血,测定血浆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缺血再灌注组结扎后心电图PP间期明显延长(与结扎前相比,P<0.01),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项曲线;再灌注期间PNVP-LDE225数据表P间期进一步显著延长,ST段进一步显著抬高;血浆CK、LDH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硒+DS-201组在结扎期间PP间期和ST段的变化与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再灌注期间与结扎期间相比PP间期无明显延长,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再灌注期间ST段显著回落(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0.01)。硒+DS-201组血浆CK、LDH含量显著低Epigenetics抑制剂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结论:硒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合用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血浆CK、LDH含量和再灌注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可作为观察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重要指标。"
“目的:分析紫苏、白苏和鸡冠紫苏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挥发油,经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selleck化学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峰的相对含量。结果:从紫苏、白苏和鸡冠紫苏的挥发油中分别鉴定了32、32和26种化合物,各占其总量的95.5%、92.1%和85.2%。结论:3种紫苏属植物挥发油化学成分大致相似,其主要成分都为紫苏醛、栓檬烯、芹菜脑和反式-丁香烯及其衍生物,但含量差异较大。”
“采用荧光法,检测了不同产地海藻酸钠中的荧光类杂质-多酚类物质,并采用活性炭吸附、透析及乙醇萃取等方法去除了海藻酸钠中的多酚类物质。
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9
结果结果显示树皮中二噁英的总浓度为(107 8±12 4)×103pgg-1脂肪重,毒性当量为(1 3±0 1)×103pgTEQ
结果结果显示树皮中二噁英的总浓度为(107.8±12.4)×103pgg-1脂肪重,毒性当量为(1.3±0.1)×103pgTEQg-1脂肪重。通过和其它地区的研究对比发现,该地区树皮样品中二噁英浓度是目前为止所有同类样品中浓度最高的之一,该结果表明试验点地区受到严重的二噁英污染。结论通过对树皮中二噁英的指纹特征进行研究,说明该地区二噁英污染主要来源于也许电子垃圾的无序焚烧。”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文献的处方用药,探索现代临床中药外用复方治疗癌性疼痛的组方原则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1999—2009年发表于国内医学期刊中有关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的复方,运用频数分析方法探究现代中医临床治疗癌性疼痛中药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52首,涉及中药www.selleck.cn/screening/anti-diabetic-compound-library.html110味,共计439味次。频数分析发现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活血化瘀药、开窍药、清热药、祛风湿药及化痰药等。结论:通过现代文献分析可知,中药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多遵循”"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原则,以治标为主,常用活血化瘀、芳香走窜、散结解毒之品。”
“针对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及教学难点,对生物大分子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代已经谢途径的联系与沟通,能量代谢的过程和高能化合物的利用转换,以及对一些具有生理和病理双重作用物质的全面认识,巧妙地运用比喻法,以学生熟悉的事物、经验、常识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复杂的内容,并激活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与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方法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将有机磷中毒患者分为呼衰组及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结果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 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 7%)和常规组(73 3%)(P<0 05,P<0 01
结果丹皮酚组患者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通心络组(76.7%)和常规组(73.3%)(P<0.05,P<0.01),3组间心电图的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丹皮酚组治疗后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及炎症介质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且低于常规组和通心络组(均P<0.05)。常规组和通心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Selleckchem GSK2118436丹皮酚滴丸在缓解不稳定心绞痛症状、降低炎症介质水平等方面疗效优于通心络胶囊及西医常规治疗。”
“【目的】观察不同碳水化合物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生化指标的影响,为筛选更廉价的碳水化合物原料用于断奶仔猪日粮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选用28日龄断奶三元杂交仔猪(体重8.0Kg±0.1Kg)120头,采用随机区组法分为5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葡萄糖组、蔗糖Roscovitine分子重量组、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对照组日粮为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其余4个处理组分别用6%的葡萄糖、蔗糖、乳糖和玉米淀粉替代基础日粮中6%的玉米,试验期为28d。测定各处理仔猪的全期生长性能;并于试验最后一天每个公仔猪重复中随机抽取1头,采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处死后取小肠粘膜测定二糖酶活性。【结果】葡萄糖组母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蔗糖组(P<0Erismodegib.05);乳糖组母仔猪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葡萄糖组和蔗糖组(P<0.05),极显著低于玉米淀粉组(P<0.01)。不论在十二指肠还是空肠,乳糖组的乳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蔗糖组(P<0.05),极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玉米淀粉组(P<0.01);乳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麦芽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对照组、蔗糖组和玉米淀粉组的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乳糖组(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