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他汀类药物在老年ASCVD急症患者中使用率较高,但在慢病管理中的使用及血脂达标情况仍有待提高。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特征及靶器官损害。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连续住院的ARAS患者121例(ARAS组),另选择同期年龄、性别、体质Napabucasin体外量指数和高血压病程等匹配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418例(EH组),观察并比较2组诊室及24 h动态血压及靶器官损害的差异。结果与EH组比较,ARAS组诊室收缩压[(155±23)mm Hg(1mm Hg=0.133k Pa) vs (145±22)mm Hg,P<0.01]、诊室脉压[(75±20)mm Hg vs (65±18)Cilengitide IC50mm Hg,P<0.01]、24h收缩压[(143±19)mm Hg vs (130±16)mm Hg,P<0.01]、昼间收缩压[(145±18)mm Hg vs (133±16)mm Hg,P<0.01]、夜间收缩压[(138±21)mm Hg vs (123±18)mm Hg,P<0.01]、夜间舒张压[(75±12)mm HgAPR-246 vs (73±10)mm Hg,P<0.05]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EH组比较,ARAS组杓型血压比例明显降低,反杓型血压比例明显升高(P<0.05)。校正相关因素后,与EH组比较,ARAS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左心室质量指数及血浆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RAS患者收缩压及夜间血压较高,更多表现为反杓型血压。有独立于血压及肾功能水平更严重的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