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不同测序覆盖深度和肿瘤纯度共300个样本的平均检测灵敏度、平均检测精度和平均F1评分分别为97 27%、97

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不同测序覆盖深度和肿瘤纯度共300个样本的平均检测灵敏度、平均检测精度和平均F1评分分别为97.27%、97.78%和97.53%,均优于其他几种算法,且能够显著降低样本边界偏差值。
本实验以高糖自交系西州蜜(X25)和低糖自交系伽师瓜(JS)为亲本构建F_(2)群体XJ F_(2),以高糖品种网纹甜瓜M157自交系和低糖自交系伽师瓜(JS)为亲本Epacadostat构建F_(2)群体MJ F_(2)。通过分析两个群体的果实糖度频率分布,发现两个群体的果实糖度均呈正态分布,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典型特征。利用SSR标记通过集群分离分析法对糖含量性状相关的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发现XJ F_(2)群体中具有3个SSR标记ECM134 (LG4),MU3349 (LG11)和CMAGN45 (LG11)与甜瓜果实的糖含量性状Selleck连锁,并在MJ F_(2)群体中发现两个SSR标记MU5035 (LG10)和chr10-0380 (LG10)与甜瓜果实的糖含量性状连锁。通过对已知甜瓜糖代谢相关酶基因在基因组中位点分析,发现与果实糖含量性状相关的位点与基因组中糖代谢酶基因存在共定位关系。本研究为后续对与果实糖含量性状相关基因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为研究青海省不同地区中国沙棘的PU-H71遗传变异,本研究采集青海省不同地区野生的中国沙棘、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叶片作为实验材料,提取沙棘叶片的DNA,对其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扩增产物测序检测。对中国沙棘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和差异性分析,以西藏沙棘和肋果沙棘为外类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中国沙棘ITS序列的同源性很高,均在99.5%以上。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各自分为一组,与形态学分类中归属于三个不同的种的分类结果一致。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