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在结肠癌中NAT2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另外,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AT2在正常组织中呈较强或中等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中则表达较弱或呈阴性。通过分析结肠癌患者的生存信息发现,NAT2基因低表达患者有着更高的死亡率,而高表达NAT2的患者则预后较好(P<0.05)。结论在结肠癌中,NAT2基因和蛋白均呈现低表selleck HPLC控制达,并与结肠癌预后相关,有望发展为结肠癌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
结肠癌发病率在全球恶性肿瘤中居第四位,死亡率居第三位,其在我国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亦呈逐年上升趋势。研究表明,结肠癌患者广泛存在免疫抑制现象。近年来,中医药调节结肠癌免疫功能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不断深入,为中医药改善结肠癌免疫功能低下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本CP-868596体外文就中医药调节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目的分析粪便脱落细胞骨形态发生蛋白3(BMP3)、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1(BCAT1)甲基化对结肠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2—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肿瘤外科患者94例,其中结肠癌患者43例(结肠癌组)、结肠腺瘤患者19例(结肠腺瘤组PKC抑制剂)、单纯痔疮患者32例(对照组),收集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最大径、肿瘤体积、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情况;取其粪便样本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粪便脱落细胞BMP3、BCAT1甲基化情况;分析结肠癌患者粪便脱落细胞BMP3、BCAT1及二者联合基因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BMP3、BCAT1单基因及二者联合基因甲基化对结肠腺瘤和结肠癌的诊断价值。